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要做好利益共享
2020年12月31日
縱觀今天垃圾分類回收的現狀,從廢舊報紙到舊家具家電都有專人盯守,或坐攤駐點,或散發名片,形成了一種小職業。可生活垃圾包括餐余垃圾、生活塑料、零散衣物等垃圾分類和回收仍然處于一種無不放矢的狀況,難以達到專業化、資源化的水平。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:就是在垃圾公類回收中,居民作為主體并沒有利益共享。
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之所以顯得偏冷偏閑,是因為居民在垃圾分類回收環節的利益分享薄弱,回報偏弱,利益獲得感不強,感受性不佳。現在,不少城市在推進垃圾分類回收中,利用回收積分可況換相應物品的做法,這種短期行為本身僅僅是一種權宜之策,要知道,在市民中倡導一種良好的生活態度與方式,就是要讓人們享受到的所回收的垃圾隨時交給處理單位手中,或是像二手家具電器回收隨叫隨到,垃圾分類就會順勢而為,養成習慣。
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度設計上,不僅僅是空口無利的叫減式推廣,而是要在垃圾分類回收中敢于談利、找利、分利這三方面的統一,形成一個互惠到利的“利益鏈”———不僅引導居民做到、做好垃圾分類回收,而且讓垃圾分類回收在凸顯其公益性、環保性意義的同時,讓垃圾分類回收實現利益鏈的分享機制,讓垃圾本身所產生的利益與居民共享,讓居民在積極融入垃圾分類回收之中享受到榮譽感、獲得感和利益感,從而激發居民積極做好垃圾分類回收的熱情和積極性。
垃圾分類回收作為一種產業,其利益鏈是顯而易見的。有關行業研報顯示,經過測算,至2020年我國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可達107億元,至2024年可提升至245億元。逾百億市場空間,還養活了一批電池回收行業的上市公司。可在如此巨大的產業格局之中,要求居民提交舊電池,可在利益分配上作為回收電池的居民卻沒有享受到回收利益,如果我們在向居民回收舊電池時,以幾節舊電池換取1節新電池方法的話,那么,居民隨意拋棄舊電池的現象就會大幅度的減少。
由此可見,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工作,提高垃圾分類回收效率,加快垃圾分類回收普及,必須真實體現居民垃圾分類回收的真實價值,在政策規劃與設計上,有秩、有效地推進垃圾分類回收的利益共享,讓國家、企業和居民都能夠分享到垃圾分類回收所形成的產業化、資源化、綠色化所創造的利益蛋糕。